B端架构升级之路

本文主要讲解关于B端架构升级之路相关内容,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下吧!

一、背景

随着B端业务快速发展,系统愈趋复杂。我们发起了B端架构升级专项,基于B端业务的特点,从研发规范建设、B端架构基建、系统架构升级和落地保障等多方面提升了B端的架构水平。

 

二、升级思路

架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每个团队、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诉求。在B端架构升级项目中,我们的整体思路是先解决上线变更带来的稳定性风险,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架构架构基建和架构规范,最后推动业务服务的架构升级。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 

1、首先是建设完善的流程规范及落地保障机制建设

根据稳定性的二八定律:80%的故障是变更导致的,因此研发流程及规范是优先要做的,在落地保障方面,通过工具、数据、组织保证等方式来保障规范落地及持续运营。

2、其次是完善架构基建

在稳定性方面:建设可测试性、可观测性能力,尽量把问题暴露在测试阶段,并保证线上出了问题可查看、可报警、可排查,补齐了服务的稳定性保障方面工具层的短板。

在研发效率方面:沉淀架构基建和架构规范,为以后架构升级打下基础。

3、最后是服务架构升级

通过存量业务梳理,解决存量业务中的稳定性风险;通过架构升级,推动服务领域化及架构规范化,降低认知复杂度,全面提升所有B端业务架构能力。

 

三、研发规范建设

通过以下三个层面建设了长期有生命力的规范保障体系,首先建设了完善的研发流程规范和故障定级规范,然后基于规范完善了流水线,从工具层面保证了规范的落地;最后做了培训和周会等制度,从培训和组织层面保障稳定性持续提升。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1、规范建设

建设了覆盖研发全流程的规范,这里不再详细展开。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2、规范保障机制

(1)流水线建设

基于公司的KDev流水线,从工具层面保证了规范的执行,举个例子:规范规定禁止直接在master分支提交代码,口头约束、宣讲等方式都不能做到100%遵守,最有效的方式是从Git工具上禁止提交,做到了严格根据规范卡控。流水线建设所做工作主要有:

分类 流水线步骤 关键点 进展&收益
代码格式 静态代码规范卡控 定义了B端的静态代码规则 适配B端新代码规范场景,避免了类误用的情况
权限卡控 master分支权限卡控 去除了除TL外的RD权限 防止没有代码review就推动到master
代码评审 CodeReview卡控 强化了代码评审规则,具体如下:1. 需要核准的人数 >= 2 2. 需解决所有评论3. 请求创建者禁止核准合并请求4. 代码提交者禁止核准合并请求5. MR更新时需重新进行核准6. 小组TL必须核准通过 避免了代码评审走形式问题,提升了代码评审质量

(2)组织建设

以上的规范和工具最终落地还是需要组织建设来保证落地。组织建设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有:

a. 定期组织宣讲培训:提升RD的稳定性意识;目前已组织规范宣讲、架构规范宣讲、故障定级规范宣讲等;

b. 通过周会持续跟进规范和稳定性数据:目前已经将稳定性指标数据列为团队的OKR,每周周会Review数据并并跟进异常数据;

c. 日常技术评审和CheckList规范跟进:将技术方案评审和CheckList文档作为团队规范,日常需求迭代过程中,B端架构和稳定性治理委员会持续跟进把控技术方案和上线质量等;

四、B端架构基建建设

B端在研发时基建能力有所欠缺,由于B端业务相比C端复杂度更高,在原有C端的技术栈上开发影响开发效率。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1、B端工具建设

基于B端的业务特点,引入了三个提升研发效率的工具:

(1)lombok

引入原因:

  • 提升研发效率,代码更简洁:不用手动生成setget等方法

  • lombok依赖包只是编译器生效,不会带到线上,不会导致maven依赖传递

  • 行为可预知:制定规范,只使用行为可预知的注解

(2)MybatisPlus

C端原来的技术栈是基于JdbcTemplate,每个SQL都需要手写SQL,在C端场景下更注重性能,但是B端更重视研发效率和建模。经过多种方案的对比,最终选择了MybatisPlus。

引入原因:

  • 基于代码生成器,节省Model类、Dao类的开发工作

  • 节省简单SQL还需要手动拼写的工作

疑惑解答:

  • 性能比jdbcTemplate差:没有对C端高并发读DB的接口,研发效率的考虑比性能优先级更高

  • 生成大量垃圾代码,比如Example、XML等:MyBatisPlus不会生成大量无用代码,只会生成一个简洁的文件,只有类定义

  • 污染Dao层外的代码,比如Wrapper会把数据库字段传递到Service层,方法:定义规范,Wrapper等数据操作放到Dao层

  • 生成代码不符合公司代码规范,还需要修改:自定义代码生成器解决

同时在引入MybatisPlus之后,我们做了技术栈适配的工作,包括:

  • 代码生成器适配公司的checkstyle和目录结构

  • 适配公司的分库分表组件等

(3)MapStruct

是什么:一个类似于BeanUtils的对象转换工具

引入原因:

  • 性能:自动生成代码,性能比各类BeanUtils的反射形式提升一个数量级

  • 不会maven依赖传递:引入jar包只在编译期间有效

  • 节省工作量:节省各类DTO字段转换工作,而且可以反转

2、架构规范建设

(1)分层&目录规范

核心思想:简洁,目标:不用翻大量代码,知道哪块代码放到什么位置

建设思路是参考了DDD的分层规范,同时适配研发同学的习惯,形成了B端团队的规范

分模块

  • 对外发布层:包含api层和runner层

  • 聚合层(apiService层):承接接口层请求,组装domain层业务组装

  • 领域层:核心业务逻辑层,可根据场景分多个service, 核心业务逻辑层,即:service、entity、dao层等

  • 基础层: 包含 外部依赖(aclService)、基础包utils、constant静态配置、config 配置等

  • sdk层:对外发布的protobuffer定义等

分目录

a. infra层规范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  • aclservice 封装外部RPC接口

  • common 配置pref打点的配置 和其他通用配置

  • config 仓库级别的全局配置,比如线程池等

  • constant 数据源配置,之前的kotlin配置代码

  • exception 异常定义、错误码定义

  • mq mq的配置

b. domain层规范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  • doc: 主要是PlantUML流程图文件

  • schema: MySQL和ES的定义文件及变更文件

  • config: domain粒度的配置文件,比如MybatisPlus配置

  • convertor: mapstruct 模型转换文件

  • dto:http请求、http返回值模型、其他传输模型

  • entity: MySQL表对应的实体对象

  • factory:创建工厂类

  • repository: 处于dao和service中间的一层,事务都放到这一层,聚合处理多个dao表的操作

  • valobj:entity实体类中的data对象

(2)脚手架

建设了适配B端架构规范的脚手架

之前使用的是C端脚手架,生成的模版代码如下: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新的脚手架生成的模版,主要体现领域模块和目录分层规范,示例如下: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(3)B端框架建设

B端框架是在C端框架的基础上演进而来,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增强:

  • Http接口统一异常拦截

  • Http接口统一返回结构

  • Http和Rpc接口的统一错误码定义

  • 可测试性、可观测性等能力集成

3、可测试性能力建设

B端可测试性能力的痛点:

  • 认证体系多:有三套用户体系:面向外部合作商用户的、面向运营的、面向C端用户

  • 可测试性能力缺失:之前测试都是先用账号登录staging环境,直接在浏览器借助前端页面测试,或者获取Cookie再使用Postman测试,Cookie有有效期,不能直接使用Postman之类的工具调试,导致整个调试链路复杂。

  • 对下游依赖高:在下游没给出SDK或下游服务出错的情况下,没有办法继续自测,影响测试效率。

建设思路:

(1)建设了测试环境Mock工具,覆盖了MCN、C端用户、运营三套登录系统,在staging环境,可通过HTTP header模拟用户操作,且禁止线上环境Mock调用。

(2)流水线集成sandbox:这样服务部署就即可以通过sandbox mock下游的调用,在跨团队合作开发时,下游没准备好或出问题了也可以自测,提升了开发联调效率。

4、可观测性能力建设

目前团队采用的技术栈在问题排查方面有以下痛点:

  • 日志:日志本地磁盘保存,服务重新部署后日志丢失

  • 链路追踪:配置不规范,部分服务上下游Trace没有打通,导致排查问题复杂

  • 打点:打点没有规范,建设报表每个都需要手动配

  • 异常打点: 异常打点没有和Trace打通,出了异常排查复杂

借鉴业绩可观测的思路,从以下三方面建设了可观测性的能力:Logging、Metrics、Tracing。

B端架构升级之路

目前落地的是日志能力,B端的日志特点是日志量小,但是要求存储时长长,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  • 打印所有操作的http请求的参数和返回值

  • 基于方法注解打印方法调用入参和返回值

  • 日志支持自定义业务字段(比如orderId、userId、活动ID等)的搜索

 

五、架构升级

架构升级的顶层规划是先划分整体视角的架构图,划分清楚各个业务的领域边界,建设B端团队基于领域建设的架构图。然后以此架构图来规划各团队的职责划分、Git仓库、领域模块。

具体执行层面分成两大块:

(1)新业务:直接按照领域架构图和以上沉淀的规范和工具建设新的服务

(2)旧业务升级: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,逐步迭代业务架构

 

六、总结

以上介绍了一些普适性的架构升级思路,整体是基于团队的现状和诉求来驱动架构升级,B端团队在架构升级过程中,以稳定性和研发效能为主线,先从研发规范入手,保证了增量变更带来的稳定性风险,然后从架构基建和规范方面为架构升级打下基础,最后从业务领域划分入手,逐步升级B端的架构。

除此之外,我们还做了一些研发效能度量体系建设、B端基础服务(通用上传下载服务、通用审核服务等)建设等工作,未来我们会聚焦业务架构,沉淀业务的基础能力,以技术驱动持续为业务赋能。

 

 

本文链接:B端架构升级之路

作者简介:木小丰,快手架构师,专注分享软件研发实践、架构思考。欢迎关注公众号:Java研发

 

更多精彩文章:

稳定性建设实践

高效能团队的Java研发规范(进阶版)

错误码设计思考

从MVC到DDD的架构演进

以上就是关于B端架构升级之路相关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欢迎持续关注程序员导航网,学习愉快哦!

版权声明:cnblogshot 发表于 2024-04-13 22:26:12。
转载请注明:B端架构升级之路 | 程序员导航网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